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电信诈骗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时间:2018-08-08  【转载】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 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 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 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2千元至4千元”、“3万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参照本条第四 款规定的数额,确定适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或者第一百五十二 条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于多次进行诈骗,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行为人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案发后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如果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给被害人;如果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害人被骗款物占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掌息总额的比例 发还被害人;如果能够确定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掌息不属于已查明的被害人所有,但又无法发还未查明被害人的,应当依法上缴国库。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