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上海警方披露一起跨度22年的抢劫杀人案
22年前,他第一个抵达抢劫杀人案现场 22年后,他成了刑警亲手抓回凶嫌
上海警方今天披露了一起跨度22年的抢劫杀人案。
一名“摩的”司机被人砸死在一个建筑工地旁,颅骨骨折,面目全非,身上被洗劫一空。由于线索极少,此案一直孤悬。
当时保留下来的生物物证,在22年后,让案件出现转机。戏剧性的是,当初第一时间发现并参与案件侦破的社区民警,22年后已是一名刑警,他亲手去抓回了凶嫌,完成了告慰逝者的承诺。
图说:警方正在押解犯罪嫌疑人。普陀警方供图
一、案发
时间回到1997年10月。
事发前两天,20出头的河南青年杜某欣跟杜某梁来到上海准备找工作,但并不顺利。他们决定离开,但已经囊空如洗的他们,连路费都没着落。两个人商量,决定“干一票”。
10月14日晚上,两人在路边拦了一辆“摩的”,上车只跟“摩的”司机说“往前走”。“我们当时是临时起意,想搞点钱。就让他往偏僻的地方开。到地方了,就把司机拽下车,让他把钱拿出来。他不肯。我拽着他两只手,他不停挣扎。当时杜某梁就从路边捡起‘土坷垃’砸那个司机。”
22年后,坐在看守所的提审间里,杜某欣已是白发星星点点。他语调模糊,回答问题也是语焉不详,但对于那一天的情形,还是有颇深的印象。“当时天很黑,我也很紧张,看不清他有没有流血。记得他是戴着头盔的,我们跑的时候,我回头还看了一眼,他坐起来还在脱那个头盔。”
如果看过案发现场死者的伤口,你会发现,杜某欣的说辞很难站得住脚。那是一张可怖的脸,遍布着巨大的伤口,而且颅骨骨折。隔着摩托车头盔,用“土坷垃”怎么才能把人打成这样?杜某欣没有回答记者的这个问题。
两人抢走司机的腰包、手表等物品,连夜逃离上海。“我们用抢到的钱买了去南京的火车票,我分到了200元。”之后,两人坐火车逃到了南京,在南京分道扬镳。杜某欣告诉记者,他从南京回了河南老家,在家里找了份电焊工作,再也没来过上海。
“其实你们来抓我,我根本没想到,不知道是为啥。后来他们问我在上海干过什么,我只到过一次上海,这才对上了。”杜某欣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一直很正常地在老家过日子,偶尔出去打打工,从没有隐姓埋名,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那个摩的司机死了。对于当年的一次抢劫,杜某欣“没觉得”是特别大的事。
二、侦破
22年前,陶寅是当地的社区民警,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目睹了案发的情形。此后,他也参与了案件的排查工作。
据陶寅回忆,案发现场是一个还没开工的建筑工地,中心现场位于还没搭完的建筑围墙边。那几天刚下过雨,旁边有个小水塘,尸体倒卧在水塘边,满脸是血,边上有一辆摩托车。“现场还是比较惨烈的。那个地方人流量并不大,出现这样一个案子,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影响比较深刻,我是学刑侦的,非常想把这个案子破掉。”
当时现场勘查下来,被害人携带的部分证件和一只类似BP机的电子表,一只黑色腰包等随身物品以及一些现金被劫走,普陀警方与市局刑侦总队成立了专案组,迅速开展了走访排查布控,结果发现最后上死者摩托车的2名青年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
“当时这个地方还属于长征派出所,案发时我上班刚满2年。前期的走访很顺利,可以确定就是那2个嫌疑人,感觉案件侦破就在眼前,可就是找不到他们。”
陶寅想不到,这一“找”就是22年。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除了现场提取到的几个生物物证外,几乎没有任何线索,2名嫌疑男子也早已畏罪潜逃。22年间,普陀刑侦的负责人更迭了六任,重案队的侦查员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案件的追查。
三、告慰
2019年3月底,普陀警方获得一条重要线索:通过市局刑侦总队线索流转核查,当年留下的生物物证,成功比中了一名曾经被河南警方处理过的犯罪嫌疑人杜某欣,悬案出现了曙光。
此时,当年的青年社区民警小陶已变成了刑侦支队重案队的老陶。一听到这个消息,陶寅特别兴奋。当时的案发情形,一下子仿佛又回到了眼前,历历在目。对于起到关键作用的生物物证当时如何提取,他也记得很清。
“现场是一个很脏乱的地方,但被害人身后50公分的地方有个比较干净的纸袋,里面有一瓶开过封的矿泉水和半包烟,我们就是在上面提取了相关的生物物证。”
经过近一个月的侦查工作,专案组基本锁定了杜某欣的活动范围。陶寅主动请缨,赶赴河南参与犯罪嫌疑人杜某欣的抓捕行动。
2019年4月29日6时许,在河南警方的大力协助下,专案组在河南省新野县某村内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杜某欣。到案后,犯罪嫌疑人杜某欣如实供述了22年前的犯罪事实。4月30日上午,在四川警方的协助下,专案组顺藤摸瓜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某居民楼内将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杜某梁抓获。
迟到了22年的正义,终于如约而至。
“好像冥冥中自有天意,22年后,我亲手破了这个案子。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被害人的摩托车是赣FXXXXX,也因为这个车牌第一次知道了抚州东乡县这个地方。案子一天不破,就像心里的一个结,现在这个结终于由我自己解开了。”
亲手将2名犯罪嫌疑人送入看守所后,陶寅回到了当年的案发现场,默默地点了一支烟,告慰当年的被害人。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潘高峰